对政协市八届二次会议第82208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政策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0日

  对政协市八届二次会议

  第822088号提案的答复

徐兆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策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始终致力于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责任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各方,全方位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部署,形成了高位推进工作态势。

  一、全面清理各项政务服务办事要件,在优化办事流程上下功夫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突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决策部署,开展了企业和群众办事“100个高频”事项梳理工作。目前442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3个部门142个事项在法定时限内累计压缩审批时限949个工作日,8个部门的38个事项办理流程得到优化。扎实推进容缺受理工作机制,58个审批项目容缺受理要件110个,投资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工作有效推进。制定出台《为企业服务措施》,实现了为企业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机制的常态化。2018年以来,按照省人大和省政府的要求,有效地落实了已废止的《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等5件省政府规章的取缔工作。

  二、修正、完善营商环境建设政策,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一是2017年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遵循和指导,随着环境的变化,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业与群众对营商环境的需求,省营商局需要对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们根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模棱两可、边界不清、责任主体模糊等问题,向省营商局提出了能否在条例中进一步明确营商环境问题的执法主体、问责主体,进一步增强《条例》可操作性;能否在条例中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权力范围和相关工作流程,理顺体制机制,减少部门间的协调成本两项修改意见,并被采纳。二是落实完善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6个方面推出25项惠企举措。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铁岭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全市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出台了《铁岭市“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激励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企业。加强“小升规、规升巨”企业培育库建设,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和运行态势,有针对性地提供便捷服务。按照计划,我市每年要重点培育680户左右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重点培育33户左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三是推出53项解决群众“办事难”、61项解决企业“办事难”以及解决“办事难”第三批便民利企40项具体举措,并召开三次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四是落实各项减免税优惠政策。2018年我市为1449户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988.3万元;为108户企业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合计1083.03万元;增值税税率调整后,铁岭地区的采矿业、制造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减税,其中制造业减税额度尤为突出,累计减10828.51万元。

  三、以实践为基础,创新思维,在补齐政策短板上下功夫

  一是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和效率为落脚点,编制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件上报数据及加快实现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关工作的通知》(铁软环境办发[2019]2号),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国办电政函[2019]52号、辽营商发[2019]9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参照标准,聚焦关键,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四办”工作开展,以高质量为标准按时完成“四办”清单的梳理和公开工作。二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从打破思想桎梏、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干部作风、营造亲商氛围入手,着力破除企业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聚力建设一流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体系。4月18日,由市住建局牵头完成了《铁岭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并由市营商局向14个有关部门和7个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征求了意见。5月7日,补充完善的《铁岭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报市司法局进行了合法合规性审查。目前《铁岭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审议稿)》已经形成,待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届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将大大缩短,压减到90个工作日。三是构建民营经济人才服务机制政策,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立了5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鼓励优秀人才到铁岭创新创业。对于没有主管部门的民营企业,委托市科协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审申报,畅通企业人才职称评审渠道,为企业提供职称评审服务。民营企业引进的人才享受与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同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对评选出的“铁岭工匠”落实最高1万元奖励津贴政策。四是打破权力壁垒,协调组织铁岭市自然资源局、税务局,与铁岭银行联合,在全省率先采用融资共建模式,开展不动产登记与税务信息共享业务联办系统和房屋交易资金监管平台项目建设。2019年4月15日,铁岭市不动产与税务信息共享业务联办系统和房屋交易资金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不动产登记税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业务项目从原来9大类159项,细化到了198项。其中,实现即时办结业务19项,占比10%;1个工作日内登记发证业务49项,占比25%;3个工作日内登记发证业务130项,占比65%。,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提高了办事服务效率。五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相关政策。我市着力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工商登记实现32证合一,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以内,为全省最短。服务窗口“六零六不让”工作模式收到省里表扬,国务院办公厅于5月7日印发的《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我市被评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

  四、以政策为企业群众熟悉掌握用活为目标,在畅通政策宣传渠道上下功夫

  一是开展“千人帮千企”专项行动。明确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每人至少包扶1户企业。在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过程中当好企业的政策“宣传员”,服务企业的“勤务员”。对企业实行“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帮扶,做到“有事即到、服务周到、无事不扰”。二是开展“兴企为民服务直通车”大讲堂活动。为搭建好企业、群众和政府间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政民互动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政府出台的各类兴企为民服务政策。大讲堂每月举办一次,通过指定政府各职能或执法部门选派相关业务骨干或聘请专家学者,就有关兴企为民服务政策举措和政策变更情况、企业群众诉求以及城市建设与管理、产业发展等改革发展稳定相关政策文件在大讲堂活动中进行宣传、讲解或进行培训、辅导。三是通过主流媒体报刊宣传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和工作成效。2018年以来在辽宁日报刊登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稿件10篇,3次在头版报道我市的亮点工作。辽宁电视台辽宁新闻对我市61项便民举措进行了专题报道。铁岭广播电视台、铁岭日报社分别开辟专栏,专题报道《“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进行时》《整治办事难、最多跑一次》专栏32期,“系民生 促发展 我们在行动”11期,“关外黑土地 经商在铁岭”10期,树立了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形象。与铁岭广播电台联办《行风热线》栏目,邀请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宣传本地区、本部门的相关便民利企政策,办理企业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以确保好的政策落地落实,在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强督查检查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营商环境建设约谈、催办、投诉受理登记、问题线索移交、联合办案、问题通报等12项工作制度,不断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提高了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效率。5月末通报曝光四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件,并约谈了负责人和当事人。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在全市营造出了“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制定了《铁岭市8890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在整合民心网、市长热线的基础上,实现了8890和12345双线运行,在全省8890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上受到了省营商局的表扬。2018年,召开“办事难”问题专项协调会议40余次,企业诉求座谈会30余次,全年受理营商环境投诉157件,下发催办单90份;制作行风热线节目317期,接听热线电话1954个,受理问题2089件,解决率达到98%。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纠四风”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服务企业群众“管卡压”“推绕拖”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干部作风不端正、简政放权不彻底、政务服务政策落实不到位等9个方面的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全市“提士气、鼓干劲、解难题、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制定了《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实施意见》,着重解决了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精气神不足、经济指标造假、破坏营商环境、侵害基层群众利益等问题,推动了营商环境领域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铁岭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2019年6月13日


Baidu
map